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,体育产业受到重创。奥运会推迟、五大联赛停摆、球场空场、赞助流失、转播中断,一度让体育成为“经济脆弱点”。然而进入2023年后,全球体育经济开始强势反弹,并在2025年迎来高速增长期。
最直观的复苏表现在赛事全面回归。东京奥运成功举办后,北京冬奥、卡塔尔世界杯、亚运会、非洲杯等大型赛事如期举行,不仅标志着全球体育组织能力恢复,也激活了全球粉丝社群。线下观赛人数不断突破历史纪录,NBA、英超、欧冠等赛事门票“一票难求”,显示体育消费的旺盛需求。
其次,体育赞助与广告市场持续回暖。根据国际体育营销协会(ISMA)数据,2024年全球体育赞助总额达720亿美元,创历史新高。其中,中国本土品牌如安踏、比亚迪、海信等频频亮相国际赛场,成为全球化趋势下的“新面孔”;国际品牌如可口可乐、耐克、Adidas等则继续深耕本地市场,推动品牌全球触达。
转播权市场也迎来高峰。FIFA、IOC等组织加大对新媒体版权放开力度,允许YouTube、TikTok、Netflix等新平台以短视频、纪录片、赛事合集等形式进行内容传播。传统电视媒体也转向数字化转播,结合APP、互动平台与大数据分析服务,拓宽收入渠道。
与此同时,体育衍生消费也持续增长。运动鞋服、健身装备、体育旅游、纪念品收藏等相关产业链协同发力。2024年全球体育用品市场增长率达13%,其中线上销售渠道增长迅猛,年轻人热衷限量球衣、签名球具等“IP商品”,带动“内容即商品”的消费模式。
城市体育经济也得到重视。多国政府将体育纳入城市品牌战略,通过建设综合体育场馆、引入国际赛事、打造本地职业联赛等方式刺激消费与就业。例如,西安、成都、杭州等城市依靠承办亚运、世锦赛、马拉松等赛事拉动文旅经济,提升城市全球影响力。
展望未来,体育经济将不再是“小众消费”标签,而是融合文旅、科技、文化的超级产业。无论是体育迷、创业者、投资人,还是普通消费者,都将从这轮全球体育复苏浪潮中,找到属于自己的热情与机会。